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物流时代的精英启航北京物资学院

来源:国际学院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15年06月29日 10:47

世界已经迈入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业推向了时代发展的前沿,也给国内物流专业的引领者北京物资学院开辟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国内仅有的、国际为数不多的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作为国内最早开办物流专业的院校之一,多年来引领着中国物流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物流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北京物资学院秉承着“文化引领、教育先行”理念,以适度超前产业发展的速度为国家和企业输送了大批的物流流通人才。三十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流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尤其在物流、证券期货等行业中,毕业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   

招生计划

今年北京物资学院26个本科专业(方向)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本科生总计划数为1522人。其中,北京计划905人(含“双培计划”96人),京外计划560人,014级少数民族预科生转入计划,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等计划57人。   

招生变化

学校今年首次在京实施“双培计划”招生,与央属高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双培计划”培养模式计划在京招收96名新生,按照“3+1”模式共同培养,首批招生专业有:金融学(中央财经大学)、物流管理(北京交通大学)、电子商务(北京邮电大学)、工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在上述央属高校相同专业完成前三年学习后,第四年返回北京物资学院继续完成学业;工商管理专业首次实行文理兼收。   

学校特色

在北京物资学院的发展史上,有不得不提的三个“首个”:1993年,学校开办国内高校首个期货专业方向;1994年,开办国内高校首个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开办国内高校首个采购管理专业。三个“首个”奠定了北京物资学院在我国物流教育领域奠基者、开拓者和引领者的地位,成为业界眼中培养中国现代物流管理者的摇篮。   

几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流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尤其在物流、证券期货等行业中,毕业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2013年,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被国家教育部门批准为首批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其改革尝试将继续成为同类专业首创,继续发挥其引领作用。   

人才培养特色

“一来二去”模式   

“一来二去”模式,是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李石柱于2012年提出,“一来”即邀请业内专家、行业主管、知名学者、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兼职研究生导师;“二去”即派遣优秀青年教师到政府机构、企业挂职锻炼或兼职,选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   

最初的“一来二去”,是与中关村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学校邀请中关村企业家到北京物资学院交流,利用中关村的优惠政策以及资金条件,对学校建设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提供大力支持。同时,学校首批派出13名教师赴中关村企业挂职锻炼,组织学生走进中关村,学做创新创业人。   

随着学校“开放式办学”的理念深入人心,“一来二去”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学校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积极推进与中关村国家创新示范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期货业协会为代表的一级行业协会、全国商务系统、证券期货系统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的“五大合作”。   

2013年5月,学校正式挂牌成立现代物流创新园,学校将研究院平台立体化,将多元化的资源注入其中,包括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中关村现代智慧物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关村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联盟等优质资源,都成为研究院建设的重要支撑要素,建立了产业基础理论研究、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应用示范、企业创新与培育孵化、产业资源推介等一系列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三年多来,学校共邀请100多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到校开办讲座、担任兼职教师;共有99名青年教师向学校递交了挂职申请,占学校年轻教师的近1/3。   

通过“一来二去”模式的摸索和实践,学校与企业形成了有效无缝对接,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赢。   

实验班   

学校以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实验班为突破口,在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层面大胆创新,鼓励企业参与设计培养方案,使教学与行业无缝对接,形成“源于企业高于企业”的良性循环。   

学校2006年建立首个物流管理实验班,构建了多方联动的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的成功经验在全校范围内迅速推广,各学院积极拓展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育人项目。与中都物流有限公司联合开办“中都物流经理班”,原物流实验班升级建成国际物流实验班;与北京盛世华人物流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华人物流经理梯队班;联合加拿大证券及银行学会开展“中加联合期货拔尖人才国际课程班”;将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能力教育相融合,建立了ACCA实验班,后又签约SAP全球大学联盟,成立了SAP实验班;与中国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北京运营中心联合开办“民生银行班”;组建“物流拔尖人才国际课程班”和“商科人才国际课程班”等,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已覆盖全校约20%本科生。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学校与企业形成了有效无缝对接,提高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际化办学(国际交流中心)  

学校积极发展与国内外院校,尤其是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已经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3所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关系,实行“3+1”、“3+2”、双边互换交流等项目将部分学生送出国门,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国际化、强化英语语言能力等方法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近几年我校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已达在校生人数的13%,其中40余名赴德交换生全部找到德国对口物流企业实习,成为外资及合资企业抢手的高层次人才,当地《LORRACH WEEKLY REPORT》还对我校交换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校每年都会利用暑假或小学期组织赴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短期文化交流项目,提供奖学金,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境)外高校生活及文化,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并与国(境)外高校导师近距离交流。

实践能力培养   

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增设创新与创业类课程模块、增设实践课程、增加实践学分和学时、设立实践小学期,形成“大一专业认知+大二专业实验实践+大三跨专业综合实践+大四就业实践”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注重开发第二课堂,建立灵活的学分转换制度,鼓励学生学术创新。在北京市教育部门倡导下,学校积极推进“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同时鼓励各专业承办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不断扩大本科生参与学术创新活动的范围。   

此外,学校将企业、银行甚至法庭搬进校园,自2009年,学校与通州区司法部门和宋庄法律部门共同在学校模拟法庭实验室开庭审理民事案件。在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探索方面,学校开出层次从低到高,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系列模拟实习实训课程,有效训练了学生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共获得市级以上奖励222项,2013年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总决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队。多次在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和全国MBA培养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截至2015年,我校共评选立项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行动计划项目1064项,近四千人次学生参与,70%的项目顺利结项,连续5年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优秀项目评选及成果展和交流会,出版了《大学生综合创新训练—探索与研究》系列丛书。   

课程综合改革   

从2012年开始,学校启动“地毯式”课程综合改革,结合本校特色,以“本科教学工程”为依托,设置“课程综合改革”专项项目,用3-5年时间资助全校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组织教学督导全过程指导监督,彻底转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综合改革”项目实施三年来,共立项184项,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物资学院还有哪些独特的教学资源和教育项目?

教学资源

数字化学习中心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集中本校教师和外校优秀教师的视频、课件等各种教学素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条件。   

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发的面向高等教育教学的一体化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全面支撑网络课程教学。   

尔雅网络课程   

学校引进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程项目,目前共为学生提供10门网络课程,方便学生在线学习。  

业界精英校友

物资经济系优秀校友   

程红:1988级物资经济系校友,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青联副主席。   

期货专业优秀校友   

姚广:1999级期货专业校友,曾任中国银河证券天坛营业部,总经理;现任银河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北京期货商会副会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理事。   

企业管理系优秀校友   

蒋仕波:1990级企业管理系校友,1962年出生,股市牛人。2008年身价已过50亿,创造了几万倍的投资收益。曾任永安期货副总、大地期货副总经理。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26日第八版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6/26/content_438172.htm?div=-1